甚麼是腸漏症?
腸漏症是腸道細胞受損的狀態,有害物質如未消化的食物顆粒、微生物、有毒廢物和細菌會穿過腸道並滲入血液,流經整個身體。
我們的天然腸道可以滲透小分子,吸收所有重要的營養,而健康的人可以調節腸道的通透性。 但是,腸道中的腸壁也有可能會受損,有可能因為感染、毒素甚至壓力而破裂。
患上腸漏症的11種徵兆:
1. 免疫系統變弱
2. 慢性便秘、腹瀉、脹氣或腹脹
3.營養不良
4. 頭痛、記憶力減弱、腦疲
5. 異常的嗜糖或碳水化合物
6. 容易疲累
7. 焦慮、憂鬱、注意力失調、過度活耀
8. 關節炎或關節痛
9. 皮膚疹和暗瘡、濕疹、玫瑰痤瘡
10. 自身免疫症,例如類風濕關節炎、紅斑狼瘡、乳糜瀉
11. 食物過敏
腸漏症的原因
多數的腸漏症源自於飲食。某些日常食物,如麩質、奶製品和黃豆讓身體覺得有外來入侵者而需要對抗。吃了這些食物後,身體會開始反抗,產生抗體並啟動自身免疫反應,導致腹瀉、疲勞、頭痛和關節疼痛。腸漏症也會因為未經醫生指示服用抗生素、類固醇或止痛藥而形成。這些藥物刺激腸道管線並侵蝕保護黏膜層。這種刺激會重新開始或繼續炎症循環,導致腸漏。
如何治療腸漏症?
如希望治療腸漏症,你可以嘗試改變飲食習慣並避免進食可能造成問題的食物。
遵守「4 R-原則」
1. Remove移除:在日常餐單中移除容易引起腸漏的食物,如麩質、黃豆、精煉糖、奶製品、咖啡因等。
2. Replace取代:以較健康的食物取代容易引起腸漏的食物,滿足日常營養需求。
3. Reestablish重建:重新建立腸道健康菌叢的平衡,在日常飲食中加入乳酪、益生菌等食物。
4. Repair 修復:加入必須的營養協助修復身體,包括維他命補充劑以填補流失的養分,胺基酸(如左旋麩醯胺酸)以幫助修復腸道壁。
堅持這些飲食習慣,在4-6星期後便會再次感覺重生。